三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理解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方格纸、小房子。
学具:小蚂蚁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那儿的游乐项目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一会儿你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课件出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小火车、摩天轮等)
2、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想一想它是怎样运动的。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那你能不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让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
1、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旋转还是平移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升国旗、风车、方向盘、推拉窗、推箱子、钟表等)
2、﹙指着平移)这些物体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运动的?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物体平移时是沿直线运动,而且在平移过程中位置变了,方向没变。(板书)
4、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
﹙课件出示:在马路上直线行走的出租车)
生1:我觉得汽车在行走时,方向没变,一直往前开,这样应该是平移。
生2:但是你看到轮子在旋转了吗?
生3:对啊,那汽车行走时到底是旋转还是平移呢?
生4:从整体看汽车在平移,但轮胎却在做旋转运动。
师小结:你们的说法很有道理,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就是这样,汽车在平移,但车轮在旋转。
我们一起来表演平移、旋转的动作,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在讨论中同学们进一步地理解了平移、旋转的特点。
三、感知平移﹙教材第28页“试一试”)。
1、移一移、描一描。
师:你们能按照要求找到棋子、铅笔、三角板平移后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解答疑难。
2、小组操作、验证、讨论。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展示把棋子、三角板、铅笔图平移的过程及移动后位置与先前的对照。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平移过程。
3、自主合作、完成平移。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操作,我们知道了平移的过程,那么你们能说一说铅笔图和三角板图经过怎样的平移过程才能得到图形③呢?
生:小组合作研讨“说一说”中图形的平移过程。
师:指名汇报,师随汇报完成平移。
生1:铅笔图①先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下平移2格能平移
到图③。
生2:铅笔图①先向下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5格能平移到图③。
生3:三角板图②先向右平移3格后,再向上平移2格得到图形③。
生4:三角板图②先向上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3格得到图形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平移,知道三角板和铅笔移动前后的位置关系及移动过程,更好地掌握了平移知识。
四、拓展延伸,运用知识。
1、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的现象?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全班交流。
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幻灯片。
2、除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外,你还想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其他应用吗?
3、学校会议室有个大门。请你想一想,是把门设置成旋转门还是平移门好呢?请同学们替学校设计一下。
﹙同时看看会议室大门的画面)
设计意图:同学们在选择平移门还是旋转门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力量。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下课后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教案2第6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首位不能整除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例 5 情境图
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5 2 ÷2
让学生观察、尝试,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这类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用小棒来摆一摆。
2、探究操作。
提问: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
同桌交流: 5 2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 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请大家先自己独立分一分,然后同桌互相交流分法。
全班反馈。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操作。 (学生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演示边叙述分的过程)
小结:谁来说一说,用小棒算5 2 除以 2,是怎样分小棒的?(每份先分得2 捆,余下的1捆和 2 根合起来再分)
3、教学笔算。
……此处隐藏16257个字……/p>
还是如此!
(2)初探:配合动画演示:
第一圈: 第二圈:
师:把时针一天经过的数整理一下,整理成一条时间轴,(板贴时间轴)
请你将一天的时间清楚的表示出来!
(1)(拿出练习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巡视选取典型的:
好了吗?请看屏幕,这个小朋友速度真快……
预设1:0——12,1——12的,
师:他这样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2:
(2)师: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加上第一段和第二段表述的时间词。
师:加上区分用的时间词,是个好主意!哪些同学和他想的一样?(点点头)
(3)(出示稍完整的)
师: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她的表示怎么样,你们来评价一下!
师:是啊!这样表示更加清楚了!
揭示——像这样(板贴时间数)在前面加上时间词,上午,下午,晚上等,这样的记时法叫做普通记时法。板贴)
(4)师:不过,老师发现还有不同的想法,你们看——(24时记时法)
师:请某某X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吗?(可以的)也是这样改的同学向老师示意!
3.揭示“24时记时法”
师:同学真了不起,创造了一种新的记录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做24时记时法。——读一读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问题,也积极地思考了原因,还想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老师觉得你们真棒!让大家把热烈的掌握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认识24时记时法是本课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24时记时法,设计时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规则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力求让学生站在一个规则设计者与思考者的高度来讨论和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比较发现,探索转换的方法
1.对比
师:现在,同学们请看这,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种记时法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0秒)
师: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轻声说一说!巡视指导
不同:
(1) 交流:普通记时法前面都有时间词,24时记时法前面没有时间词。
师:是不是这样?谁也发现了?(真厉害)
师:还有吗?
(2)第一个时间段里面表示时间的数是一样的。
第二个时间段里面表示时间的数是不一样的。
师:别的小组也发现了吗?
(2) 规律:
(如果有同学说了+12)
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呀?你听懂了吗?
师:哪些小组也发现了?谁再来说说!
师:啊呀!这个小组真厉害!在变化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共同的规律!真厉害!为他们鼓掌!
——讨论到数的变化时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讲讲,时间多一点点。
2.讨论转化规律:
——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老师奖励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
师:老师出示24时记时法请大家趴下(师作师范)老师出示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请大家坐正,看谁的反应快!准备……
师:有的同学反映速度很快,谁来说说你的诀窍是什么?
小结注意:普通记时法前面有时间词,24时记时法前面没有。
2.及时巩固(连线):
师:会区分了两种记时法,那会转化吗?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连线
中午12时 下午6时
18时 22时35分
上午10时35分 晚上8时
晚上10时35分 10时35分
20时 12时
师:(指着板书)中午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12时。
18—6=12,先算数,再加上时间词!
师:谁也能像刚才一位同学那样,完整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全对的小朋友,来给自己翘翘大拇指!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转化的难点,首先将两种记时法整合在一根时间轴上,直观清晰的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讨论转化的诀窍,最后让学生在小游戏中强化两种记时法的特征。
四、实际应用、在练习中巩固提升
结合“明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棒,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新的记时法,还学会了两种计时法之间的互化,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新朋友——明明。
1.说一说(用24时记时法表示)
师:下面是明明这一天中的几张剪影,你知道下面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吗?一个同学回答,其它同学做小老师,对就说对,错就帮他改正。
( ) ( ) ( )( )
2.修钟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
师:星期天,明明和妈妈来到了钟表店,看到了4只人家拿来修的挂钟,大家一起来帮忙看一看,有什么问题?
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时间补出相应的时针,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是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时针短,分针长)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呢?(第2、3个)
3.生活应用
(1)生活中找一找
师:明明从钟表店出来,留心观察了一下,还有好多地方都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大家想一想,他可能在哪些地方看到了?
预设:汽车里的显示频上面;电视上;手机上等……(依次出示)
(2)实际运用
①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
师:这是老师在来我们江都实验小学的路上拍到的,你可知道这个路段是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通行的吗?
师:问大家“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实际上就是把什么记时法转化到什么记时法?(24时记时法转化到普通记时法)
②再来看,这还是老师在我们江都看到的——公交车牌,下站就到了我们江都的龙川广场。服务时间5:55——18:30
师:看一看这1路公交车最早是几时几分开出?最晚呢?
(用两种记时法回答都可以)
③最后,大家来帮老师看一看,这是我十一出去乘坐火车的火车票。
师:先请大家找一找车票上面的开车时间!(读一读)
你们觉得老师应该在下午几时前到火车站比较合适?
(下午1时)
4.小小设计师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张周日的作息时间表
五、知识梳理,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不仅自主发现了问题,还积极的思考了原因,最后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新的记时法,最关键的是同学们已经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觉得你们真棒!希望大家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最后,老师在这里再送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愿同学们都能珍惜时间,合理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