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教师准备:
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识词,了解词牌:
师:(板书“渔”)会读这个字吗?齐读。是什么意思?(捕鱼)
师:(加上“歌”),渔歌是什么意思?(捕鱼人的歌谣),“渔歌子”呢?你会想到什么?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
二、初读词,读得有点“词”味
1、初读:
我们先来看几个词语;鹭(读、出示图片了解白鹭),鳜(读、出示图片了解鳜鱼),箬笠(读、出示图片认识箬笠),蓑(读、出示图片认识蓑衣)。
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读(生举手)
师:为了读的更好,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先看看注释认真的读一读,有时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读会读得更出色。(生朗读)
2、指名读:师:看你读得这么有神,请你来试试好吗?(指名朗读)
师: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意见吗?(指名评价)
3、教师范读
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我也想读了。(教师范读)
(指名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停顿、韵律、感情)(指名试读)
三、想象美景,品出词中画
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师介绍: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
2。读出词中画
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读)
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指名说画面)
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
西塞山,西塞山是什么样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翠的西塞山、碧绿的西塞山);
白鹭,想象一下白鹭飞翔的样子?谁能说说?(展翅飞翔)
桃花,桃花开的时候,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火红一片,蜜蜂在花间飞舞);
流水,谁能说说流水?(清澈、缓缓地流着,又肥又大的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桃花开的时候,溪水涨起,所以人们又称这时的溪水为桃花水。你知道在流动的溪水中,鱼儿喜欢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呢/
指名说:
(1)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2)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师生总结:(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粉红的花朵引来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
4、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
师:看看这画面,还少了什么?(雨)谁能把它画上?他画的对吗?(对,斜风细雨,春雨是那样的细、那样的密,在微风的吹拂下,播撒在大地上。
小结: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
(师生共同朗诵)
师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过渡: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1、了解背景
师介绍: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和诗、品出钓中情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指名说)
3、是啊,张志和在太湖边上修了一座茅草屋,他每天清晨打开窗,就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每天出门时,也可以看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过的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这样的生活啊。
他早就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流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钓鱼要放鱼饵,鱼饵放了,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钓得到鱼吗?鳜鱼会上钩吗?
张志和却说,他钓着了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呢?
(心情),对,心情,什么样的心情呢?(悠闲、自在)
4、配音感情诵读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
五、延伸
过渡: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诗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
1、课件出示
绝句柳宗元千山鸟飞 ……此处隐藏26232个字……
师;很好,把这些美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自己先读,(指名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师:颜真卿称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词中的画面。) 课件
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读) 随机指导
(还有谁能发现这其中美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景色?)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不错,拿起笔划一划,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看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
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师: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
(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清香。鳜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着。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你看的画面。
生:(写话)
生1:我看到……(你站在哪儿看的?)
师:这桃花,这流水,正让我想到了这句——生: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
师:这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这斜风,真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这就是——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咱们对读,男生读画面,女声读词句)。
师:这细雨,又是怎样的细雨呢?也正是——细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大地全笼着一层轻纱。(机动)
师:这般情景,不禁想吟诵一曲——《渔歌子》。(生齐诵)
师:(桃花流水,斜风细雨中,还有一个背影,青箬笠,绿蓑衣)。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他的心里是怎样的?)
(悠闲的,自在的,从容的,快乐的)
师: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一份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刚才我们通过词去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师:但是,光想象还不够,读诗次,不仅要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想了解张志和吗?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这首词哥哥叫弟弟干什么?(回家)
师:你怎么知道的?(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
生:还
师:哥哥在叫弟弟快些回来,我也来催催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生: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弟弟,为何不归?
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
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
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师: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
生:钓不到。
师:鳜鱼会上钩吗
生:不会
师: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
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 生: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
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西塞山…..)(配乐)
四、延伸,研究“钓”之蕴:
师: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人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词。
(课件出示)《江雪》 柳宗元 (齐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
读着这样诗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中一定有了问号,想问点什么吗?
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了解。
师:阅读了他的生平后,你对这一钓又了解了什么?
师: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出越来越多的含义。
(齐读:你的脑中一定有了很多问号,请说说。联系他的生平,也许你会有所了解。
师:柳宗元的这一钓,也许有更多的含义,这并不是我们童年纯真的心灵用三言两语便能读透的,就让它做为一个问号保留在我们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你会读得越来越多的含义。)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鱼翁 柳宗元
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像张志和一样,他们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同学们,回去后,我们可以查查资料,联系诗人生活经历,读一读,写一写,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文档为doc格式